2013年3月4日星期一
小弟一则拙文刊登在南洋商报言论版。http://www.nanyang.com/node/514991?tid=490
以下为全文:
以下为全文:
依据早前报道,2013年1月泰国汽车生产量为23万6025辆,预计年内汽车年产量将逼进300万辆。
如此庞大的汽车生产量确实令人侧目,如果把生产量应对大马的需求,单凭两个半月的努力就可轻易搞定大马年销62万辆的需求。在泰国这位东南亚汽车业龙头大哥跟前,大马就像是小猴子面对大猩猩。
泰国工业院汽车工业发言人素拉鹏日前表示,2012年泰国汽车生产量达到245万辆,是泰国生产汽车51年来最高水平。
2012年,泰国汽车内销总量突破140万辆,出口总量突破100万辆,总产量达245万辆,使泰国成为世界第九大汽车生产国。
根据泰国历年产车量记录,2003年为80万辆,2008年为140万辆,2012年为245万辆。增长幅度几乎是每5年接近一倍,增幅之高,令人咋舌。泰国汽车出口量方面,也是以几乎相等幅度增长。
2004年的出口数字为32万,2008年为78万,2012年为102万。内需与外销比例约为60对40。
泰国自20世纪八十年代便成为东南亚的主要汽车生产中心,当时泰国政府推出税收激励政策,吸引汽车制造商在泰国生产汽车,用于在本土销售和出口用途。
大马国产车踏不出国门
泰国的税收激励政策还吸引了大批汽车零件制造商,日本几乎主要的零件制造商均在泰国设有组装厂及生产基地,宝马、马赛地、福特及通用汽车也均在该国设厂。
马来西亚这一个最令其头疼的对手———有“东方底特律”之称的邻居泰国,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更自由的贸易环境,泰国汽车总产量于1986年首次超过马来西亚,之后差距逐年拉大。
大马在汽车业发展方面,起步也不慢,1983年在国产车之父马哈迪悉心维护下开展。国产车行业在保护伞下茁壮成长,在国内独大。国产车过后屡次试图踏足国外,皆不得要领。
股权问题外国车商却步
2009年10月底,马来西亚出台了“国家汽车新政策”:对东协成员国的进口整车(CBU)关税调整为5%,2010年1月1日起调整为零。对非东协国家汽车整车进口关税调整为30%、本地组装调整为10%。这是迎合国际关税堡垒日渐减低的措施。
此番,政府又将日澳的进口车(CBU)关税在3年内逐年向下调整,至2016年完全废除该项关税。看来,大马汽车制造行业的挑战日渐严峻,应对不易。
近一两年,政府眼见区域汽车行业竞争激烈,而把目光放到节能车。
未来成功率如何,是否眼高手低,胥视大马是否吸取过往教训。
大马国产车甚至整个汽车生产行业,如果要确保永续经营,过往的几个症结,必须解套。
一是股权限制,过往的外资限制不可逾半,而且30%必须配于某一族群。这让某些国际知名厂商却步,谁愿意让多年苦心经营的品牌利益割舍让人?
二是往日因本地配件比例保护,本地配件商稳获订单,造就竞争力薄弱,价格及零件质量追不上国际市场水平。
三是政府部门管理质量不足,重重关卡,审批缓慢。
四是乏技术型合作伙伴。
另外,国际贸易及工业部长说,任何的开放政策必须逐步推行,让汽车工业适应,也确保雇佣约35万人的汽车业不会直接或间接受到严重影响。
他说,汽车领域雇用35万人,若将这些员工的家属计算在内,受影响的人数可能达100万人。
如何振兴汽车行业,适应大环境,应对全球日益激烈的竞争,维护100万人民的利益,抵御外国汽车的大量入侵,是大马未来二十年的大挑战。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